學寶教育旗下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站
當前位置:主頁  >> 公告時事  >> 考試公告   
考試公告
2018年浙江公務(wù)員考試申論歷史故事積累
http://m.iofate.cn       2017-07-17      來源:解放軍報
【字體: 】              
  多讀典故,增益才華,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寫材料必備的40個歷史故事,2018年浙江公務(wù)員考試申論用得上!

  1、兩手只要兩匹絹

  后魏自太和遷都之后,國家殷富,庫藏盈溢。一日,胡太后賜百官負絹,要求量力自取,大多朝臣亦能稱力而去。唯有章武王元融和陳留侯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蹶倒傷踝。太后不與兩人,責其空手回去。而侍中崔光只取兩匹,太后詫異問之,其卻對曰:“臣有兩手,唯堪兩匹,所獲多矣?!北姵挤淝辶?。

  領(lǐng)導(dǎo)干部應(yīng)常思貪欲之害,時時給自己心靈上一把鎖,把貪心與私欲牢牢鎖住。唯有如此,才能在名利面前多一分淡定,在誘惑面前多一分堅毅,在去留面前多一分從容,才能保持平常心態(tài),不為官欲所累,不為名利所牽。(解放軍報,梁 宇)

  2、多一些風云氣

  明嘉靖三十三年春,倭人入寇,任環(huán)在江陰督兵迎敵。兒子派人前去問候,任環(huán)回了封家書,直言:“汝輩絮絮叨叨,千言萬語,只是要我回衙。何風云氣少,兒女情多耶!”任環(huán)的家書,鼓蕩著風云氣。“倭寇流毒,多少百姓不得安寧?爾老子領(lǐng)兵,不能除討,嚼氈裹革,此其時也,豈學楚囚,對兒輩相泣幃榻耶!”

  他告訴兒子:幸而承平,則父子共享太平之福;不幸有變,只有臣死忠、妻死節(jié)、子死孝,大家成就一個是而已。一個人有沒有風云氣,體現(xiàn)其襟懷格局的大?。灰粋€民族風云氣強不強,關(guān)乎其能否邁出鏗鏘步伐。(解放軍報,鐵坑)

  3、多做“無當時譽”之事

  東晉的謝安因淝水之戰(zhàn)而廣為人知,然而對于江蘇江都的百姓來說,更感念的是他筑埭治水的千秋之功。據(jù)載,為杜絕因旱澇頻繁而導(dǎo)致的莊稼連年歉收,謝安帶領(lǐng)民眾在甘棠以北筑起攔水大堤,時稱“埭”,這種“埭”,“隨時蓄瀉,高下兩利”。

  《晉書》評價謝安的這一功績是“在官無當時譽,去后為人所思。”(解放軍報,朱永黎)

  4、多些“一員官”

  《清稗類抄》中載,有個縣令叫陸清獻,為人剛正。巡撫慕天顏的生辰,下屬官員爭相獻納奇珍異寶,唯恐禮物不豐厚。只有陸清獻,從袖中拿出一匹布、兩雙鞋,說:“此非取諸民者,為公壽。”巡撫笑了笑,卻沒有收下。沒過多久,陸清獻就因為一點小事被罷了官。

  為了自清而丟了烏紗,在陸清獻看來,或許是意料之中。清操與官位之間,如何選擇?奉上一匹布、兩雙鞋的那一刻,他應(yīng)當已在心里作出了決定。只有秉持“勿為名累,勿為利鎖,勿為權(quán)迷,勿為欲困”的理念,才能像陸清獻那樣,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做個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一員官”。(解放軍報,魏寅)

  5、顏杲卿怒斥安祿山

  卿,可他不為所動,起兵迎戰(zhàn),由于寡不敵眾不幸被捕。安祿山見到顏杲卿,怒曰:“吾擢爾太守,何所負而反?”顏杲卿罵曰:“汝營州牧羊羯奴耳,竊荷恩寵,天子負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義,恨不斬汝以謝上,乃從爾反耶?”

  顏杲卿此時面對的安祿山,一方面是自己的老上級,另一方面是國家的背叛者。顏杲卿沒有因擢拔之恩而拋卻國家大義,他秉持正道操守,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胸懷境界反戈一擊,為后人留下坦蕩君子的生動形象。(解放軍報,匡吉)
 
  6、倔強之中的嫵媚

  一次,太宗在丹霄殿大宴群臣。長孫無忌說:“王珪、魏徵,過去是仇敵,未曾想今日同此宴席。”太宗說:“王珪、魏徵盡心所事,故我用之。然而魏徵每諫,不從,我與言輒不應(yīng),這是為什么?”魏徵對曰:“昔日舜告群臣,不要當面順從,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應(yīng)陛下,是面從也?!碧诼犃舜笮υ唬骸叭搜晕横缇髲姡拗挥X其嫵媚耳。” 一君一臣,如同雙璧,輝映于中華民族的歷史。(解放軍報,田之章)

  7、康熙敬酒

  清代康熙皇帝在他執(zhí)政60年之際,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是敬孝莊太皇太后,感謝孝莊的扶助之恩;第二杯是敬眾位大臣和天下百姓;當端起第三杯酒時,康熙說:“這杯酒敬給我的敵人,吳三桂、鄭經(jīng)、噶爾丹,還有鰲拜?!北娙算等弧?/div>

  康熙為什么要向他的敵人敬酒?他說:“鰲拜、吳三桂、鄭經(jīng)、噶爾丹,還有那個朱三太子,他們都是英雄豪杰,是他們造就了朕,他們逼著朕立下了這豐功偉績。朕恨他們,也敬他們。”面對強大的對手壓力,康熙以文治武功安邦治國,在血與火的殺伐征戰(zhàn)中沖破各種艱難險阻,最終一統(tǒng)天下。平三藩征戰(zhàn)8年,后來又收臺灣,征蒙古,定西藏,抗沙俄。密集的戰(zhàn)爭使清王朝付出了沉重代價,但也造就了康乾盛世的輝煌。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手是前進道路上的動力,也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劑。(解放軍報,黃建明 薄澤宇)

  8、不看來頭 不耍滑頭

  明朝的正德皇帝南巡時,淮安知府薛赟為了取悅皇帝,下令“沿河皆拆去民房以便扯船”,連拉船的纖繩也“皆索民間綿帛”,以至“兩淮為之大擾”。過揚州時,知府蔣瑤就不屑于這一套,他說:“沿河非圣駕臨幸之地,扯船自有河岸可行,何必毀壞民居?”正德皇帝的寵臣江彬,傳旨要揚州報大戶。蔣瑤知道他想借此機會斂財,就把鹽運司等職能部門報上去,并說:“揚州百姓窮,別無大戶。”江彬又傳旨朝廷要選繡女,蔣瑤說揚州只有3個繡女,那就是自己的3個親生女兒,除此“民間并無”,如果“朝廷必欲選時可以備數(shù)”。后來蔣瑤升遷時,揚州百姓“爭出貲建祠祀之”,原因自在其中。(解放軍報,婁軼峰)

  9、為官清廉不患賊

  金代官員胡礪任同知深州軍州事時,敢于打破陳規(guī),對衙門雇傭的所有弓手進行罷免。因為這些人皆是市井無賴,常以緝盜為名騷擾百姓。事后,坊間便有“某日盜賊要發(fā)難,將殺通守”的傳言。有人為此勸誡胡礪做好防備,其卻以“盜賊貪圖的是錢財,我如此貧窮”的理由予以謝絕,并于當天晚上,命令公署撤除警衛(wèi),竟也安然無事。(解放軍報,呂延津 郝啟榮)

  10、不忘初心“寧作我”

  貞觀十二年,魏征見唐太宗逐漸怠惰,懶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十漸不克終疏》,在里面詳細列舉了唐太宗執(zhí)政之初到當前為政態(tài)度的十個變化,并直言太宗要“在宴安則思后患,防壅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庇型盘嵝盐赫鹘o皇上提意見時委婉點,魏征曰:“如此,非魏征也。”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年間,權(quán)臣桓溫問與自己齊名的殷侯:“卿何如我?”殷侯回答:“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不論是魏征的“如此,非魏征也”,還是殷侯的“寧作我”,說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在處事風格和事業(yè)追求上,只有保持獨一無二的自己,才不會成為“他人的復(fù)制品”。(解放軍報,黃少安)

  11、“巧言令色”留心眼

  史載,漢文帝劉恒有一次游上林苑,問陪同的上林尉:“你知道這苑里飛禽走獸共有多少種、多少只嗎?”上林尉一時答不上來。有個管理虎圈的嗇夫,此時賣弄伶牙俐齒,對答如流,說得文帝眉開眼笑,馬上就要封他為上林令。

  廷尉張釋之勸道,周勃和張相如都是大家公認最稱職的官員,在回答皇上問題時,有時也答不上來,哪像這小吏夸夸其談呢?如果提拔這樣的人,只怕天下人效仿,都去耍嘴皮子了。所以,提拔這樣的人要慎重。

  文帝聽后認為有理,取消了任命。要善于明是非、辨真?zhèn)危嗦犞@諤之言,少聽溢美之詞,尤其是對那些懷有某種目的的奉承、吹捧和贊美的話,那些明顯過頭的話,更要留一個心眼,保持高度警惕,在心中筑起一道有效防范的堅固堤壩。(解放軍報,李永勝)

  12、為官當“知惡能去”

  東漢章帝時,竇憲倚仗皇后的庇護而橫行無忌,甚至低價強奪沁水公主的田地,并威脅眾人緘口。章帝得知后,怒責竇憲,說他比指鹿為馬的趙高還要囂張。然而,章帝礙不住皇后說情,僅讓竇憲把田地還給公主,卻不治其罪。此后,竇憲更加無所忌憚,甚至圖謀篡權(quán)。司馬光對此評價:“知惡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解放軍報,孫飛 劉騰軒)

  13、唯不安者可以安

  咸豐年間,廣西內(nèi)亂。正在家居的黎吉云被重新起用,他到京師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彈劾湖廣總督程矞采庸怯誤事。黎駐守東城,他對守城的將士說:“城上宜多積磚石。”守者表面應(yīng)承,不見行動。黎督責更加緊急,說:明日不備,就治罪。守者害怕獲罪,就向上反映,說侍御以明日寇至來嚇唬我們。上官報告朝廷,朝廷以張慌將他降職,時論以為可惜。

  記錄這件事的清廷官員陳康祺說:明日寇至,固守者之甚其詞,但被命守城,而不作寇至之想,那守的是什么呀?廣東內(nèi)亂,所以狼奔鼠竄,天下無固守之城,大都是“明日必不寇至”之一念誤之?,F(xiàn)在粵亂已平,今后還可以不備來祈求平安嗎?(解放軍報,田之章)

  14、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蔣琬為三國時蜀國的大司馬,在與楊戲談話時,楊戲有時故意不應(yīng)答。有人就對蔣琬說此人太傲慢,蔣琬沒有認同這種說法,反而認為楊戲是個性情直率的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所誡。戲欲贊吾是邪,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div>

  謙讓是一種禮貌、一種胸襟,更是一種境界。說到底,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和人格修養(yǎng),是一個人靈魂深處溢出的芬芳。(解放軍報,鄭瑞鋒)

  15、“關(guān)鍵少數(shù)”關(guān)鍵在定力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職時,距江南金山寺僅一江之隔。他和寺院的佛印禪師經(jīng)常談禪論道。一日,他自覺修持有得,便撰詩一首送與佛印印證。詩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狈鹩】春?,拿筆批了“放屁”二字,就叫人帶了回去。蘇東坡看后不禁無名火起,乘船到對岸找佛印理論。佛印不動聲色,隨口吟道:“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東坡聽罷自感汗顏。

  故事詼諧,卻說明了“定力”二字的重要:心有定力,則能八風不動;保持定力,則能守志篤行。(解放軍報,馮元喜)

  16、“衛(wèi)青愛馬”

  漢朝名將衛(wèi)青出身低微,原本只是一個騎奴,后來入宮成為建章營的馬夫。有一次,他隨漢武帝出去打獵,漢武帝一箭射中一匹馬,隨行人員紛紛喝彩夸贊皇上的箭術(shù)高超,只有衛(wèi)青跪下來為馬擦血療傷,還不停地哭泣。

  漢武帝很奇怪就問他緣由,衛(wèi)青解釋說,漢軍之所以打不過匈奴,是因為匈奴人愛自己的馬,而漢朝人不愛自己的馬,漢朝只會把公主送出去和親換取和平。

  漢武帝聽后十分慚愧,后來逐漸發(fā)現(xiàn)衛(wèi)青能力出眾,便對衛(wèi)青委以重任。衛(wèi)青果然不負眾望,后來帶領(lǐng)漢軍大破匈奴,為穩(wěn)固漢朝北部疆域做出了卓越貢獻。(解放軍報,趙思銳 張賢林)

  17、畫人要畫手

  畫人要畫手,功到自然成。《獨醒雜志》記載,東安一士人喜畫,作鼠一軸,獻之邑令。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舉軸,則踉蹌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以假亂真尚難,能掩貓之耳目,古人筆端造詣可見一斑。(解放軍報,張順亮)

  18、拒絕廉價

  北宋大臣丁謂進士出身,算是讀過些詩書。某次宴會上,當朝宰相寇準胡須上沾了點菜湯,他立馬上前又拭又拂。寇準不屑地斥之: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溜須耶?行古志今,國之大臣,食皇糧拿俸祿,卻以“溜須”傳世,其人格能不輕賤廉價乎?(解放軍報,鄭蜀炎)

  19、晏子逐高繚

  有個名叫高繚的人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要辭退他。晏子左右的人為高繚鳴不平:“高繚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意思是高繚已經(jīng)為你做了三年事,從來沒有辦錯事,不給他封官晉爵倒也罷了,卻要將他辭退,有些過分吧?

  晏子回答:“嬰,仄陋之人也,四維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币馑际钦f,我晏嬰是一個見識短淺的人,肯定會有自己的缺點,需要別人及時提醒,就像漁網(wǎng)的四角需要有大繩用力撐住才穩(wěn)固。但高繚在我身邊三年,卻從來沒有指出和糾正過我的過錯,所以我把他辭退了。

  我們要學學“晏子逐高繚”的精神,求他人對自己多批評,多提意見,讓自己紅紅臉、出出汗,把身上“毒素”排出來,倘能形成如此氛圍,則對黨的事業(yè)善莫大焉。(解放軍報,曹新旺)

  20、綽號之中見端倪

  北宋大臣王珪的綽號是“三旨宰相”,他執(zhí)掌大權(quán)16年,守成而已,少有建樹。王珪為官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此公很會顧惜體面,其表現(xiàn)堪稱標準的三部曲——“取圣旨”、“領(lǐng)圣旨”、“已得圣旨矣”。至于袒露私衷,獨抒己見,絕對不是王珪的風格。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民國期間,譚延闿在主持當時行政院會議時,常閉目養(yǎng)神,對討論的問題不置可否,人稱“三不主義”,即“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人”。(解放軍報,崔登峰)

  21、獻媚者現(xiàn)丑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為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圣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蹦饺莸戮妥屪笥业娜速p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說:“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說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shù)。”鞠仲拍馬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解放軍報,王 矗)

  22、應(yīng)避“瓜田李下”之嫌

  北齊時期有個官員叫袁聿修,少年老成,性格沉穩(wěn),很有見識。后來他升任博陵太守,有一次外出考察工作,路過山東兗州。時任兗州刺史的邢邵是他的老朋友,便準備贈送袁聿修一匹當?shù)禺a(chǎn)的白緞。袁聿修得悉后,很是為難,于是便先一步離開了兗州。

  部屬問他緣由,他說,應(yīng)避“瓜田李下”之嫌。兗州乃盛產(chǎn)綢緞之鄉(xiāng),人家把東西早準備好了,咱們還是走開的為好。正是由于袁聿修為官清廉自守,他不但政績突出享有聲望,還贏得了一個“清郎”的雅號,受到后人的廣泛贊譽。(解放軍報,李永勝)

  23、學范蠡“好行其德”

  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后,辭去高官更改姓名下海經(jīng)商,完全決絕政界。經(jīng)商致富后,范蠡三次散盡千金之財“與貧交疏昆弟”,開“裸捐”之先河。因此,司馬遷稱范蠡是“富好行其德者也”。(解放軍報,雋熙亮)



  24、心有所畏 行有所止

  明朝有個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賄賂他,他斬釘截鐵地說:“這一回由我主持考試,金錢是打不開通路的,你把銀子收起來,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試上吧?!钡诙欤藨页鲆桓贝筘?,上書:“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領(lǐng)導(dǎo)干部違規(guī)違紀,甚至走向違法犯罪深淵,都是僥幸心理作祟,總認為做事很隱蔽,手段很高明,不會出問題。(解放軍報,張連國)

  25、浮躁,成事之敵

  春秋時期,晉國一個叫趙襄子的大夫向名馭手王子期學駕車,掌握了一些技術(shù)后便迫不及待地與王子期比賽,結(jié)果是“三易馬而三后”。趙襄子埋怨:“子之教我御術(shù)未盡也。”意思是你沒有把你的技術(shù)全部教給我!王子期則回答,我的技術(shù)確實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您,但駕車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指揮調(diào)整馬的方向和速度,而您卻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同我比個高低上面了,求勝心切,心浮氣躁,所以才會屢屢落后。

  這則故事啟示我們,一個人要想干事、干成事,必須靜下心穩(wěn)住神,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才能有所發(fā)展有所成就。(解放軍報,曹新旺)
  26、患莫大于“有所恃”

  《閱微草堂筆記》里的一位浙僧,“立志精進,誓愿艱苦,脅未嘗至席”。窺戶艷女對他百般誘惑:“請容我一近,如果大師能做到真空不染,那么你的修行就能成功了?!边@位僧人自揣道力足以勝魔,便坦然許之。孰料,偎依撫摩,竟毀戒體。

  有恃之人,往往自視甚高,錯誤地高估自己的能力。浙僧之“毀戒體”,便是如此。紀曉嵐點評:“此僧中于一激,遂開門揖盜。天下自恃可為,遂為人所不敢為,卒至潰敗決裂者,皆此僧也哉!”(解放軍報,鄧佑標)

  27、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燕昭王因國中沒有能攻善守的將軍深感頭痛,他的謀士郭隗給他講了一個國王花費千金買來千里馬尸骨的故事。燕王聽了這個故事茅塞頓開,當即重用郭隗,給了他崇高的禮儀和優(yōu)厚的待遇。各國賢臣良將見郭隗得到燕王如此厚愛,便紛紛前來投奔,一時燕國人才云集。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庇姓邇?yōu)勢才有人才優(yōu)勢。要讓真正的千里馬脫穎而出,需要伯樂的眼光和品德,更需要公正公平公開的賽馬規(guī)則和遴選機制。(解放軍報,李召鵬 林蕭夏)

  28、“千軸不如一書”

  北宋文人柳開年輕時,尚氣自任,貪圖虛名。有一年,他去參加科舉考試,穿著象征士人身份的華麗衣服,把自己撰寫的數(shù)千軸文章用車推著,以引起主考官的注意。沒想到,主考官讀了他的文章后,覺得意境一般、文采平平,遠不如他的衣服華麗。而另一位應(yīng)試舉子張景卻沉著穩(wěn)重,不事張揚,僅從衣袖內(nèi)拿出一篇極短文章呈給主考官。主考官讀后拍案叫絕,連連稱贊,立刻把張景的文章評為優(yōu)等。“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一時成為文人士子趣談。(解放軍報,馬曉煒)

  29、善用兵者蓄其怒

  唐代天德軍判官任迪簡一日赴宴,侍衛(wèi)一時馬虎,誤把醋壺當酒壺,給他斟了一大盅醋。任迪簡一喝,酸不可耐,但他知道軍使李景略治軍極嚴,部下稍有過失便會重罰。于是咬牙飲盡,結(jié)果“吐血而歸”。

  事情傳開后,“軍中聞?wù)呓詾楦衅保蔚虾喐芄俦鴲鄞?。后人崇敬他的人格魅力,譽之為“呷醋節(jié)帥”。任迪簡體恤士兵、以德服人的帶兵之道,值得今天的帶兵人借鑒學習。(解放軍報,劉寶山 徐東波)

  30、身正何懼喝“貪泉”

  東晉元興年間,吳隱之奉命到廣州擔任刺史。路過“貪泉”時,他親自走近泉邊,舀了滿滿一缽,仰臉就要飲。站在身旁的有個官員見狀,連忙勸止說:“大人,飲不得!這水只要一沾唇,就會在心中萌發(fā)無厭的貪欲?!?/div>

  吳隱之聽罷哈哈大笑,隨即將滿滿的一缽貪泉水一飲而盡。見泉水旁邊有一塊大巖石,揮筆題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币馑际钦f,人們傳說喝了“貪泉”的水便會貪得無厭,欲壑難填。但我認為,如果讓品德高潔的伯夷、叔齊喝了它,一定不會改變其廉潔之心的。

  實際上,吳隱之是借賦詩表達了自己的清白之志。吳隱之到任后,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他住的是簡陋的土房,吃的多是青菜咸魚,勤政又廉潔,成為一代廉吏,尤其是他的不懼飲“貪泉”的故事,被老百姓廣為傳誦。(解放軍報,謝國旗)

 
  31、勿讓迷信迷失靈魂

  清代左宗棠駐軍甘肅時,鑒于狼群為害,傷人食畜,他下令圍獵狼群,但一無所獲。經(jīng)查,一名軍官說出了原委:狼群有城隍管領(lǐng),非人力所能驅(qū)逐,兵不敢獵。左宗棠聽后大怒,下令把城隍偶像抬來,扒掉冠冕袍笏,重打四十軍棍,枷于營門之外。士兵一看打了城隍也安然無恙,才放膽去圍獵狼群。可見,迷信最怕較真,在客觀事實面前,迷信終將如陽光下的雪人一樣無處逃遁。(解放軍報,賢文)

  32、警惕“糖彈”陷阱

  有一天,虎王出巡,眾動物急避之,狐貍則趨步向前,跪拜于地。虎王怒道:“你想做我的點心嗎?”狐貍不慌不忙地說:“我有比點心更好的東西呢!”說畢將一包精制糖果呈上?;⑼跗穱L,贊不絕口。自此,狐貍天天給老虎送糖吃。半載過后,虎王的滿口利牙病變成齲齒,疼痛難忍,尋醫(yī)拔牙。狐貍毛遂自薦,用草繩把老虎滿口牙齒除掉,虎王變成了“癟嘴老虎”。它自言自語:“給我糖吃,還幫我拔牙,還是狐貍好。” 這

  則寓言反映出狐貍的奸詐狡猾,告誡我們?nèi)绻荒芴岣呔琛⒄J清利害、穩(wěn)住陣腳,就可能一步步掉進溫柔陷阱,要么因授人以柄而任人使喚,要么因欲壑難填而蠅營狗茍,最終自拔不能,威信掃地乃至身陷囹圄,落得個“狐滅虎威”的下場。(解放軍報,彭祖金 吳永輝)

  33、坐上位子就得挑好擔子

  雍正是歷史上有名的勤政之君,對百官也作同樣要求。《清稗類鈔》中記載,刑部大門曾懸掛一塊匾額,雍正悄悄派人取了下來,刑部大臣無人知曉。

  御門聽政之日,雍正問刑部:“你部有無匾額?”刑部大臣回答:“有,大門上掛著呢?!甭犃T,雍正命人將匾額抬出來,訓(xùn)誡道:“匾額在這已經(jīng)很久了,你們竟未察覺,可見平日里很少入署、疏于公務(wù)?!边@里,雍正訓(xùn)誡的就是庸政懶政、在位不為的壞習氣。

  與庸政懶政相對的,是勤勉盡責。徐勉曾在梁武帝帳下“參掌軍書”,為了不延誤軍機,他往往要隔幾十天才回家一次,家犬對主人陌生了,每次見了都狂吠不止。高颎任隋朝仆射,每日臥床之前都在床邊置一盤粉,琢磨好一件公事,就寫在上面,天亮之后抄錄下來,“入朝行之”。這些官員,都因勤政而青史留名。

  告訴我們,每一個職位,都是一副擔子;每一個職務(wù),都是一份責任。(解放軍報,陳鵬)

  34、“解帶圍城”

  戰(zhàn)國初年,楚國雇傭發(fā)明家公輸般,制造了一種攻城利器,恃強意欲攻打宋國。墨子聞訊后,急忙趕往楚國勸楚王罷兵。

  幾番勸阻無效后,墨子解下腰帶,圍出一座城,拿幾塊小木板當作工具,與公輸般演習攻防。公輸般采用一種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種方法守城。公輸般的九種攻城方式都被墨子的防御武器一一化解了。最后,公輸般的進攻武器都已用盡,可墨子的防御武器卻還有余。公輸般只好認輸,楚王見此無奈地放棄了對宋國的進攻。一場劍拔弩張的戰(zhàn)爭最終消弭于無形。(解放軍報,柴永忠)

  35、正考父自儆猶可效

  “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他在自家廟堂的鼎上鑄有一段銘訓(xùn):“一命而僂,再命而嫗,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這段話大意是說,正考父曾先后輔佐戴公、武公和宣公三位國君,三次任命為上卿時,他一次比一次恭謹。為了惕厲自儆和教導(dǎo)子孫,他特地在家廟鑄鼎銘文:第一次我是彎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時我總是順著墻根走路,怕別人說我傲慢,不過盡管如此,也沒有人看不起或侮辱我。不論是煮稠粥,還是煮稀粥,我都在這個鼎里,只要能糊口就滿足了。

  這段銘訓(xùn)生動地刻畫了正考父對待權(quán)力地位的心態(tài)——有了地位不可傲慢,有了聲望不可驕橫,有了權(quán)力不可妄為。手握權(quán)力越大,越要保持低調(diào)謹行、平和待人、儉樸生活,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正事上。也就是唐代陳子昂所說的:“處滿常憚溢,居高本慮傾?!保ń夥跑妶螅瑒⒖。?/div>

  36、范仲淹罷庸吏

  北宋慶歷新政期間,在一次地方人事考核中,有個主管路政的官員因能力不足,工作毫無建樹,考核結(jié)果為不稱職。范仲淹從嚴把關(guān),決定給予撤職調(diào)換。這個官員很廉政,家境一貧如洗,因而很多人同情他。有人對范仲淹說:“大人,您一筆勾下去,一家人都會哭啊?!狈吨傺驼f:“一家人哭總好過一個地方的百姓哭。”范仲淹的做法,今天仍值得思考。(解放軍報,李占杰)

  37、為官莫使“兩頭探”

  范純?nèi)舒?zhèn)守西京時,經(jīng)常囑咐屬下的官員,收租和納租者不要“兩頭探”。有人問這是什么意思。范解釋說:交租的人不要探著頭,看收租的官員來了沒有。收租的官員也不要探著頭,看交租的人來了沒有。交的和收的都各自按預(yù)定時間到來,事情就不會遲滯,沒有壅塞的現(xiàn)象。這個故事,很有意思,也頗具啟發(fā)意義。減少遲滯、提高效率。(解放軍報,張忠來)

  38、最是“崖岸”心難越

  李瀚章任浙江巡撫時崖岸甚高,人稱“李大架子”。譚鐘麟以御史授浙江遺缺知府,按例他先赴李府拜謁。孰料,他跪拜之后,李瀚章竟然坐不答禮。譚鐘麟怒了,起身質(zhì)問:“大人有足疾乎?”“大人目盲乎?”李回答沒有。譚鐘麟說,既然腿無疾、眼不瞎,大人有什么理由不回禮?“卑府今日官可不做,大人禮則不能不答。”說完,拂衣而去。

  譚鐘麟人爽快、話痛快,他的熱臉不愿意隨處貼。李瀚章的架子倒是端足了,但失了風度、冷了人心。遇上譚鐘麟這樣的直性子,李瀚章或許能得一棒警醒,要是遇到隱忍不發(fā)、牢記在心的呢?值得深思。(解放軍報,鄧佑標)

  39、“劉基解字”

  洪武八年三月,深受迫害、還鄉(xiāng)養(yǎng)老的劉基重病纏身,生命即將油盡燈枯。臨死之際,劉基把劉璉、劉璟二子叫到床前:“我兒若為官,應(yīng)盡忠報國,憂民之所憂。”又囑咐說:“我活不了幾天了。夏山我早已看過,四周有溪,地勢開闊,我死后就葬在那里,你們?nèi)チ侠砗笫掳?!”翌日,長子劉璉拿來了墳?zāi)箞D,看到“石將軍”重重把守的宏偉墓場,他一把撕得粉碎。

  事后他解釋說:“‘墓’字,上是草,下是土,有草有土才能承受陽光雨露。若造石屋怎么生草?沒有百草長青,就不是墓。古人造字大有講究。后人為了沽名釣譽,顯示豪富權(quán)勢,不惜巨資大造墳?zāi)梗@就違背了古訓(xùn)。人不能靠造墳?zāi)埂⒘⑴品涣鞣既f世。”

  劉基對“墓”字的解析,不僅反映了中國文字的深厚底蘊和豐富內(nèi)涵,更折射了他曠達超脫的清峻風骨。這種風骨內(nèi)源于風格,外化為風范。(解放軍報,郭崇學)

  40、楓不經(jīng)霜葉不紅

  明代政治家張居正從小就天資聰慧,深得湖廣巡撫顧轔欣賞,稱之為“將相才也”。張居正13歲考舉人時,雖然考得不錯,顧轔卻給監(jiān)考官打招呼,希望不要錄取他,理由是“張居正是一個大才,早些發(fā)達,原沒有什么不可,不過最好還是讓他遲幾年,等到才具老練了,將來的發(fā)展更沒有限量”。張居正自然落榜了。3年后,張居正考取了舉人,顧轔還是覺得他太年輕,告誡他“要做伊尹、顏淵那樣的人物,不要只做一個年少成名的秀才”。張居正對顧轔的做法不僅沒有怨恨,反而感激終生。(解放軍報,朱建海)


?
互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