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判斷是判斷推理模塊的核心內容,它包含了邏輯學當中的基本知識點,也是圖形推理、類比推理、定義判斷三種題型的基礎所在。
時間是解決判斷推理試題最需要考慮的問題,題目的閱讀量、語句內部的邏輯關系、選項的迷惑性等諸多因素使得考生很難在短時間內選出惟一正確的選項。然而既然是邏輯,那么題目在設置條件、設置選項時就一定會遵循特定的規(guī)律,而這些特定的規(guī)律就像一條條密碼一樣,如果能夠“破譯”這些密碼,那么解題則變得游刃有余。
密碼(一)“真亦假來假亦真”
這個密碼主要是破解了邏輯判斷中真假判斷題型的規(guī)律,我們會發(fā)現當題中的“某人”稱這件事“不是他”做的時候,經過推理后得出的事實卻正好是“他”。
例1:(2009年河北第94題)甲、乙、丙、丁四人涉嫌某案被傳訊。
甲說:作案者是乙。
乙說:作案者是甲。
丙說:作案者不是我。
丁說:作案者在我們四人中。
如果四人中有且只有一個說真話,則以下哪項斷定成立?
A.作案者是甲
B.作案者是乙
C.作案者是丙
D.題干中的條件不足以斷定誰是作案者
解析:C。利用假設法,只有當作案者是丙的時候才能滿足條件“四人中有且只有一個說真話”,即丁說真話,甲乙丙說假話。故選C項。密碼特征--丙說:“作案者不是我”,直接選擇丙即可。
使用該密碼要遵循三個原則:(1)題型為真假判斷類題型;(2)題中幾個人所說的話中有且僅有一個人不承認是自己;(3)不承認是自己的那個人就是要選出的答案。
密碼(二)“信息唯一最關鍵”
本密碼破解出邏輯判斷中猜測推理題型的一個規(guī)律,出題者會給出大量的信息讓考生無從下手,實際上在這些信息中有一個信息只出現了一次,那么這個出現一次的“唯一信息”就是破解這類題型的密碼。
例2:(2010年4月十三省聯(lián)考第83題)幾位同學對物理競賽的名次進行猜測。
小鐘說:“小華第三,小任第五。”
小華說:“小閩第五,小宮第四?!?/p>
小任說:“小鐘第一,小聞第四。 ”
小閩說:“小任第一,小華第二?!?/p>
小宮說:“小鐘第三,小閩第四。”
已知本次競賽沒有并列名次,并且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
A.小華第一、小鐘第二、小任第三、小閩第四、小官第五
B.小閩第一、小任第二、小華第三、小宮第四、小鐘第五
C.小任第一、小華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閩第五
D.小任第一、小閩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華第五
解析:C。題干最后一句話“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如果某個名次被人猜測了兩次,其中有一次必然是對的;如果這個名次只被猜了一次,那么這次猜測也必定是對的。五個人的猜測中,“第二”只被猜了一次,那么這次必定對,即事實為“小華第二”。選項中只有C項滿足“小華第二”。本題密碼特征--“第二”只出現了一次,這次猜測肯定是正確的。
使用該密碼要遵循三個原則:(1)本密碼適用于猜測推理類題型;(2)根據出題規(guī)律,題中出現一次的信息是關鍵信息;(3)根據關鍵信息結合題中條件推出答案。
密碼(三)“可能性與一定性”
在復合命題的推理與閱讀理解兩種題型中,若選項中出現了“可能”二字,表明選項是一種可能性的判斷。那么結果可能是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另一種情況,例如選項為“他們可能不會被允許進入”,表明“他們或者能進入,或者不能進入”。不論結果如何,可能性判斷的表述都不會錯。因此,在復合命題的推理與閱讀理解兩種題型中,選項出現了“可能”二字時,這個選項往往是正確的。
例3:(2004年國家A類第85題、2007年黑龍江B類第82題)亞里士多德學院的門口豎著-塊牌子,上面寫著“不懂邏輯者不得入內”。這天,來了一群人,他們都是懂邏輯的人。如果牌子上的話得到準確的理解和嚴格的執(zhí)行,那么以下諸斷定中,只有-項是真的。這-真的斷定是( )
A.他們可能不會被允許進入 B.他們-定不會被允許進入
C.他們一定會被允許進入 D.他們不可能被允許進入
解析:A。本題屬于復合命題的推理題型。根據題干中“不懂邏輯者不得入內”可以判斷“入內”是“懂邏輯”的充分條件,即“入內→懂邏輯”?,F在來了一群懂邏輯的人,是肯定了后件。根據充分條件的推理公式“肯定后件不一定肯定前件”可知這些懂邏輯的人不一定進入。故A項正確。密碼特征--A項是可能性的判斷,選項中出現了“可能”二字。
使用該密碼要遵循三個原則:(1)本密碼適用于復合命題(充分與必要條件)的推理和閱讀理解兩種題型;(2)密碼特征是選項中出現了可能性的判斷;(3)這種密碼一定不能用在論證類的題型中。
密碼(四)“論證中數據支持”
邏輯論證中如果結論是根據一些統(tǒng)計數據得出的,那么反駁或者支持這個結論最有力的方法就是利用另一組數據來反駁或者支持結論。因此,當邏輯論證的題型中論據是一組數據的時候,答案中往往也會出現一組數據。
例4:(2010年425聯(lián)考第72題)一個外地品牌為進入本地市場進行廣告宣傳效果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用電視廣告宣傳時,當地每百人有15人知曉該品牌,而后選用報紙廣告,每百人有26人表示對其有印象。據此,為提高該品牌的知曉率,該公司決定將全部廣告資金投入報紙廣告。
以下如果為真,最能削弱該公司決定的是:
A.電視是當地人獲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徑
B.報紙廣告容易給觀眾留下“產品過于廉價”的負面印象
C.若不采用報紙廣告而繼續(xù)采用電視廣告宣傳,相同時間后,每百人有45人知曉該品牌
D.通過電視知曉該品牌的人中,八成有購買意愿,而通過報紙廣告知曉者,僅兩成有此意愿
解析:C。題中給出一組數據說明在使用報紙廣告之后知曉率提高了,報紙廣告是在電視廣告之后使用的。C項說明如果后面繼續(xù)使用電視廣告的話,知曉率會比使用報紙廣告要高,故C項能夠削弱該公司的決定。A項“獲取信息的途徑”;B項“負面印象”;D項“購買意愿”都沒有針對“知曉率”進行削弱,而C項直接用一組數據針對“知曉率”進行削弱,可見C項削弱力度最強。密碼特征--題干中用數據作為論據,選項C中也給出了一組數據。
使用該密碼要遵循三個原則:(1)本密碼適用于邏輯論證類題型;(2)密碼特征是題干的論證中出現了數據,選項中也出現了數據;(3)選項中的數據必須是針對論證過程的,不能是無關的數據。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