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筆試將于10月30日舉行。為幫助考生復習申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wǎng)(http://www.chinagwy.org/)推出本文,重在解讀近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提供申論范文作為參考。】
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申論真題關注的是“幸福觀和社會心理健康”問題。其中,省級試卷將考查點著眼于關注社會心理健康問題,讓生活和社會“慢”下來,實質(zhì)上是呼吁克服浮躁的功利心,這關系到國民生活品質(zhì)的提高和社會的和諧進步。而地市級試卷將考查點著眼于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缺陷,提倡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內(nèi)在實質(zhì)是呼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認清兩套試卷不同的考查方向,就可以準確把握文章的寫作角度。對此,國家公務員考試網(wǎng)(http://www.chinagwy.org/)為考生提供以下兩篇范文,以供參考。
第一篇 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參考范文(省級)
【文章寫作要求】
給定資料寫道:“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請結(jié)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lián)系自己的感受和社會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shù)1000~1200字。
【申論參考范文】
放慢腳步 自在有為
隨著我國社會進入轉(zhuǎn)型期,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社會結(jié)構(gòu)、生活模式等都在發(fā)生著急劇變化。面對襲面而來的高速度、快節(jié)奏、大壓力,很多人被迫加快生活的步伐,無奈陷入了“加急時代”.人們的生活難以慢下來,折射出整個社會的浮躁心態(tài),成為社會心理“亞健康”的表征。從整個社會環(huán)境而言,人們需要放慢腳步,創(chuàng)造自在有為的生活。
面對巨大的壓力和激烈的競爭,人們始終無法停下奔波的腳步。究其根源:從個人層面看,功利主義和從眾心理作祟,人們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追求往往不切實際;從社會層面看,一些不公平現(xiàn)象加劇了人們的心理失衡,導致了焦慮和恐懼情緒的產(chǎn)生;從政府管理層面看,政府部門忽視了對社會心理問題的關注和引導,造成社會和個人都愈發(fā)浮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期,悉心呵護民眾的心理健康,讓人們放慢生活的腳步,引導社會心態(tài)回歸理性、獨立、平和,就顯得尤為必要。
讓人們放慢生活的腳步,加強心理引導是根本。浮躁、焦慮、恐懼從根本上來說是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通過科學的心理引導,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培育坦然平和的心態(tài),至關重要。加強心理引導,首先要明確引導對象,將重點放在就業(yè)壓力大的畢業(yè)生、生活被邊緣化的城市遷入人口、仍未擺脫貧困的農(nóng)村居民等群體身上;其次要豐富引導內(nèi)容,創(chuàng)新引導形式,采取心理輔導講座、心理健康節(jié)、心理對話節(jié)目等多種形式,寓教于樂,寓教于情。
讓人們放慢生活的腳步,完善社會治理是關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不斷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人們急功近利,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當前社會在資源占有、機會獲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存在著不公平現(xiàn)象。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就是立足于消除這些不公平。政府部門要加強社會治理能力建設,一方面要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做大社會財富這塊“蛋糕”,讓民眾可獲取的資源總量顯著增長;另一方面要分好“蛋糕”,建立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會財富共享機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所有人能夠“有尊嚴地生活”。
讓人們放慢生活的腳步,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創(chuàng)新思路。我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其中儒家思想、老莊哲學等都是其中的瑰寶。無論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還是“有容乃大、無欲則剛”,都蘊含著淡泊名利的真諦。通過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汲取文化精華,消弭欲望奢求,平和內(nèi)心情緒,以一種豁達和淡然來面對世界,從容地奔跑,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正如昆德拉所說,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超時、超負荷工作嚴重地損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奥睢钡奶岢?,是對國人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反思,放慢生活節(jié)奏是一種技巧,同時也是健康、積極、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要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國民的身心健康,倡導“節(jié)奏慢下來,效率提上去,心態(tài)平下來,健康升上去”。
第二篇 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參考范文(地市級)
【文章寫作要求】
加拿大女作家門羅曾經(jīng)說過:“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請結(jié)合你對給定資料的思考和對這句話的領悟,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2)聯(lián)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shù)1000~1200字。
【申論參考范文】
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幸福是什么?有人認為十全十美是幸福;有人認為適可而止是幸福;有人追求名利雙收,位高權重,以此為幸福;有人卻認為隨遇而安、樂享其成,這才是幸福。幸福,不過是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反映。然而,如今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世界,我們卻出現(xiàn)了種種心理問題。試問,在這樣的社會里,個人幸福都難以實現(xiàn),何談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呢?
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這就正如斷臂的維納斯能給人更多美的享受一樣。這樣一種生活哲學也與加拿大著名作家門羅的名言不謀而合--幸福應該是帶有缺陷的。心理健康是個人幸福和社會穩(wěn)定的“晴雨表”,要樹立積極正確的幸福觀,打造健康快樂的生活。
培養(yǎng)正確的幸福觀,重建轉(zhuǎn)型時期的價值體系迫在眉睫。早在19世紀中期,法國著名社會學家涂爾干就提出了“社會失范”理論。他用獨特的整體社會學視角,不僅深刻地分析了當時的社會問題,更是一針見血地指明:在社會急劇轉(zhuǎn)型時期,由于舊的價值體系已經(jīng)崩塌,而新的體系尚未建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社會整體的道德就面臨巨大的“空窗期”.如今,這樣的情景再次上演。目前,我國正面臨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信息化“三化”并進,人們普遍處于焦慮迷茫、不知所錯的狀態(tài)。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傳統(tǒng)道德美德成為治理轉(zhuǎn)型“陣痛”的關鍵。
培養(yǎng)正確的幸福觀,建立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勢在必行。小病小災,打針吃藥就能治愈,但如果一旦病入膏肓,哪怕“亡羊補牢”,也“為時已晚”.如今,環(huán)顧周遭,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類事實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者有之、自暴自棄者有之、妄自菲薄者有之、仇官仇富者有之、驕奢淫逸者有之……以上種種不良的心理問題,都凸顯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強心理疏導,利用心理機構(gòu)、學校等開展歷史文化教育、挫折教育和心理品質(zhì)教育,此其一;要建立心理疏導體制,搭建系統(tǒng)而全面的網(wǎng)絡化平臺,此其二;要完善心里咨詢等方面的立法,尤其要保障弱勢群體,如精神病人、受災民眾等,賦予他們合法權利,保障其權益,此其三。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著名小說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描述。這句話至今讀起來,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如今,在社會急劇轉(zhuǎn)型時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要構(gòu)建完整的社會價值體系和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于此才能真正通過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讓健康幸福的生活如絢爛的陽光,灑滿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