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鏈接
現下,在許多城市里考駕照再普通不過了,一些招聘單位甚至將駕照類比畢業(yè)證等作為求職必備材料之一。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駕照或許還會添加一個新的功能——“器官捐獻卡”。
據《法制晚報》4月25日報道,衛(wèi)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有望年內實現申領駕照時進行器官捐獻意愿登記。屆時,居民在申領駕照時將對萬一遇到車禍等意外情況死亡后,是否愿意捐獻自己的器官以及捐獻何種器官作出選擇。
二、深入分析
考駕照與捐獻器官結合,怎么都有點兒“不搭”,駕駛者原本對“死亡”“車禍”一類的字眼就比較忌諱,而今卻在申領的第一步就遭遇“血腥”,叫人心理上難以接受。
此舉使人們將視線集中到一個對大多數人而言有些陌生的領域——器官捐獻。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器官移植大國,但由于沒有建立規(guī)范完善的人體器官捐獻、分配和管理體系,導致器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據衛(wèi)生部統(tǒng)計,中國每年約有15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僅1萬人能夠接受移植手術,器官缺乏是主要原因。因此,雖然官方性質的捐獻尚屬起步階段,民間所謂的“黑市器官交易”卻異?!芭d旺”。有專家認為,與器官嚴重短缺同時并存的,是意外事故死亡者因缺乏科學的器官捐獻體系造成的器官資源大量浪費。
因此,進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的初衷無疑是好的,但公眾對此的反應,絕大多數是質疑和不解,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認為此舉完全不符合中國的文化習俗,心理上難以接受;擔心所謂的自愿原則最終變成“被自愿”,與駕照掛鉤;批評衛(wèi)生部懶政,認為有很多方式可以進行器官捐獻的登記,為何一定要跟申請駕照結合,難道是為了限制考駕照的另類治堵方案?
其實此舉在國外很平常,不單純是辦駕照,在不少國家,應征入伍、加入公務員隊伍時,都有一個類似的咨詢環(huán)節(jié),假如同意,立馬簽協議。只是須知,國外器官捐獻的整體環(huán)境與我們大相徑庭,在我們國家,民眾對死亡的忌諱,對身體保全的重視(所謂“死也要全尸”)等,使得文化心理上對此一時間還較難接受。而相應捐獻體系的不完善甚至缺失,也使具體操作存在困難。同時,當前社會醫(yī)療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諸如看病難等,也是許多人不愿捐獻器官的重要原因。
器官捐獻是難事,需要衛(wèi)生行政部門、中國紅十字總會以及其他相關部門聯合協作,共同推進,因此有人認為衛(wèi)生部此舉有投機取巧的嫌疑,調侃捐獻器官也搭上了便車。與交通部的“掛鉤”雖然符合世界潮流,卻有些“超越國情”,條件不具備,就霸王硬上弓照搬國外,而且從今年年底就開始實行,很難相信能有多少成效。
當然,換個角度,如果本意是為了給駕駛者敲響警鐘,讓他們開車時,腦海里時常能浮現出發(fā)生意外時器官被捐獻的場景,制造點兒威懾效應,恐怕交通事故真會越來越少,如此衛(wèi)生部算是幫了交通部的大忙。
隨著質疑的增多,相信衛(wèi)生部等有關部門或許還會出來做進一步解釋和說明,我們希望中國的人體器官捐獻體系越來越健全和規(guī)范,中國公民的自愿捐獻意識也能逐步提高,但這一定還需要時間。